凤凰网汽车评论:
尽管不曾直说,但SERES(赛力斯)的确是为梦想而生。
张兴海带领小康在过去三十年间,完成了两次创业。这两次小康都实现了从零到一的跨越。然而这样成绩,不仅没有让张兴海感到满足,反而令他发出“穷怕了”的感慨。张兴海口中的“穷“无关财富、声望,而是对核心技术和品牌的渴望。
对技术和品牌的渴望令张兴海又一次站在了创业的起点上。宁可“起步晚一点”,但是必须“起点高一点”。在制造业钻研了三十多年的重庆小康凭借在技术上踏实地投入再启程,张兴海为SERES(赛力斯)制定的目标是“10年之后,至少要进入到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第一梯队”。
自华为事件起,社会各界以越来越高涨的热情讨论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族企业。“创新”、“专注”在这场浪潮中逐渐成为一个愈发清晰的标签。谁能秉承这两大标签,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华为”无疑是令人充满期待的问题。
第十三季《赵福全研究院》围绕“汽车产业创新”的核心话题展开讨论,邀请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以这家历经三次创业的企业为案例,尝试寻找中国汽车品牌不断破茧、进化的通道。
嘉宾: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
主持人: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
摘要导读:
小康的创业一直都是“从0到1”
第一次创业,填补了国内家电零部件技术空白,打破国外企业的技术垄断;第二次创业,主攻微型汽车,稳居细分市场份额前三;第三次创业,瞄准了电动车领域;小康的创业一直都在做“从0到1”。
第三次创业的底气和信心
小康第三次创业的信心来自产业大势、市场需求、社会需要。这是小康敢于投入大量资源造电动车的最大底气,因为中国已经把新能源汽车提升到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
电动车的高起点是因为“穷怕了”
小康之所以从高起点切入电动车制造领域,是因为“穷怕了”,不是财富上的“穷”,而是技术和品牌层面的“穷”。
何为“新制造”,何为“新电动”
SERES(赛力斯)的“新制造”是立足于智能制造,围绕用户需要,建立的全链条、全闭环的全新商业模式。
SERES(赛力斯)的“新电动”车是基于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直接驱动车轮的只有电机,但电能的来源多种多样。
如何重新定义品牌高度?
采用不同于以往的制造方式,建设比肩豪华品牌的智能化新工厂;在技术高地“筑巢引凤”,将SERES(赛力斯)总部和研发创新中心建在美国硅谷;采用体验式营销,消费者先试后买。
三电技术的水平
电池方面,电芯是外购的,电池包自制,依托电池成组技术提升性能;电机方面,实现了电机、变速器以及控制器的三合一,使电池的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充电难题何解?
自建充电站的商业逻辑难以复制,也无法完全解决充电难题,但是这个痛点不解决绝对不行。作为车企,金康SERES(赛力斯)在技术上通过增程式电动车提供解决方案。
小康的未来
小康在未来几年内一定要实现全面电动化,最慢也会在2025年前后实现。10年之后,SERES(赛力斯)至少要进入到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第一梯队
以下为访谈摘录:
赵福全:凤凰汽车的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凤凰汽车“赵福全研究院”高端对话栏目,我是栏目主持人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的赵福全。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重庆小康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兴海,请张总和各位网友打声招呼。
张兴海:凤凰汽车的各位网友,大家好!很高兴来到凤凰网与赵院长进行这场对话。
赵福全:作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亲历者、参与者和贡献者,您带领企业从零部件做起,到几万元的微型车,再到现在均价10万元左右的SUV/MPV车型,不断攀上新高峰。说起来大家可能对市场占有率相当可观的小康产品比较了解,但对小康连续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不太清楚。作为小康的决策者和领军人,您能不能借今天的机会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企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张兴海: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小康从开始创业到现在已经有30多年,一直专注于实体经济的制造业。从零部件到整车,迄今为止我带领企业经历了三次创业。第一次创业是做零部件,当时主要制造汽车座椅的弹簧和洗衣机弹簧;第二次创业是做微型汽车;第三次创业则是做新能源电动汽车,目前小康正处在第三次创业的进程中。
在这三次创业中,前面两次我们都做到了行业领先水平。第一次创业,我们做洗衣机弹簧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到2003年,我们开始第二次创业,主攻微型汽车,小康集团和东风汽车携手打造东风小康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而企业的实际操盘人是我们。到目前为止,东风小康在微型车市场的份额始终保持在前三,在技术方面也处于第一梯队。
应该说,小康所做的创业一直都是“从0到1”,而不是“从1到N”的。做零部件完全是从零开始,2003年,开始第二次创业做整车,之前我根本没有做过整车,也是从零起步。我这个人就喜欢做“从0到1”的事情,这也可以说是我的一个人生追求。
三年前我们开启了第三次创业,这次的目标是电动汽车,仍然是在做“从0到1”的事情,因为做电动汽车和原来做传统汽车是完全不一样的。好在我们在电动车方面虽然起步晚一点,但是起点比较高。今年4月10日我们发布了全新的电动车品牌“SERES(赛力斯)”,首款产品的价格从27.8万到45.8万,主销车型的价位在30万元左右。也就是说,之前我们是做3万元左右的微型车,而现在要做30万元的电动汽车。
从弹簧到微型车,再到现在的电动车,小康的三次创业一直聚焦于实体经济,聚焦于制造业,聚焦于汽车行业。我们还将继续努力。
第三次创业一定从高起点开始
赵福全:4月10日小康举办的新车发布会,老实说让大家感到耳目一新。您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决心实现从3万到30万元产品的跨越,我很想知道,您的信心从何而来?您的底气是什么?
张兴海:说到第三次创业的底气和信心,我觉得可以归纳为三点。一是产业大势。企业发展一定要顺势而为,我认为,我们进军电动车就是顺势而为,因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大势,习近平总书记早在2014年就明确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已经把新能源汽车提到了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这是小康敢于投入大量资源造电动车的最大底气。
二是市场需求。相比于燃油车,电动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更好。
三是社会需要。当前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大家都渴望拥有蓝天和白云。电动车在使用阶段没有排放污染,这一点是燃油车做不到的。
正是基于政策、市场和社会的多元需求,我们最终选择了做电动车。由于小康具有多年的造车经验、成熟的生产能力和完备的研发体系,所以我们很顺利地获得了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的双资质。
除了上面谈到的底气和信心,我还想说一点:小康之所以选择做电动车,而且选择从高起点做起,也是因为我们“穷怕了”。这个“穷”不是指财富上的“穷”,而是指在技术和品牌层面上的“穷”。没有核心技术,没有品牌溢价能力,我们就“穷”。同样一辆车,我们的售价是10万元,如果换个车标,可能直接就卖到20万元了。
如果还是按照既有的模式和打法继续只做传统车,我认为小康是很难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的。所以,我们下定决心,第三次创业一定要从高技术、新品牌开始。起步宁可晚一点,但是必须高一点。燃油车在国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了,自主品牌要在燃油车上实现超越,真的太难了。自主品牌的燃油车想在价格上突破15万元的天花板,都是挺不容易的事情。但是,电动车真正发展起来才十几年时间,在这方面中国基本与世界同步,而且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所以我觉得,如果自主品牌认认真真地做电动车,是有机会实现“变道超车”的。
当然,赵院长肯定很清楚,造车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产品的复杂性自不必说,而且造汽车要对客户的生命负责。可以说这十几年来,我们每天都是如履薄冰,始终保持着对产品质量的高度敬畏,也因此赢得了客户的认可。所以,除了顺势而为和满足需求,支撑我们打造30万元价位电动车的根本原因还是我们自己的技术积累和能力储备,这也是我们的底气和信心的真正来源。
海外“筑巢引凤” 确保技术领先
赵福全:想造电动车,并且一上来就是30万元价位的电动车,这背后有战略判断,有执着追求,有底气信心,也有能力支撑。
大势在那里,机会在那里,基础也在那里,所以您就做出了选择,我相信这是您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抉择。
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问题。并不是产品好就一定有人买,30万以上的产品价位还需要品牌提供支撑。那么,第一,如何让消费者愿意购买30多万的SERES(赛力斯)电动车?第二,怎样摆脱小康在历史上形成的“微型车企业”的品牌形象?
张兴海:品牌这个话题是任何企业都绕不开的。刚才也谈到,如果小康的产品换上合资品牌的车标,我想我们10万元的SUV马上就可以卖到20万元,就会有消费者愿意买单。但品牌提升绝非一日之功,现实情况是,小康的品牌目前还不能支撑20万元的产品价位,对此我们是很清醒的。不过这是传统燃油车的情况,我认为电动汽车会不一样。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会给我们打造新品牌带来新机会。
当然,即使是在新领域,品牌也不是企业想怎样定位都可以的。我们深知品牌是以产品品质为支撑的,一定要先做好产品,然后才能建立起品牌。尤其对于一个新品牌,就更是如此,必须让自己的产品在方方面面都达到很高的标准。
而电动车相比于燃油车,面临着新的安全考验,比如会不会自燃?碰撞后会不会爆炸?这些问题我们在几年前进行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进行了重点考虑。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优秀的技术资源,以确保解决电动车的安全以及其他各种问题,后来发现当时最好的电动车技术,还是在美国,在硅谷。于是,为了真正做好电动车,为了确保产品一经推出就能树立良好的品牌口碑,我们决定在这块技术高地上“筑巢引凤”,把研发创新中心建在了美国西海岸的硅谷。这样的做法成本当然很高,但是我们必须拥有先进的核心技术,才能推出优质的产品,让消费者感受到符合中高端品牌定位的产品性能。
赵福全: SERES(赛力斯)品牌的电动车是借助硅谷的技术资源研发出来的?
张兴海:是的,这也是我深思熟虑后的决策,一定要确保技术领先。
“智能工厂+体验营销”的创新组合拳
张兴海:同时,造车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研发之外,我们在制造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投入。我们把电动车的制造体系与之前传统车的制造体系完全分开,包括人员、装备、工艺,也包括生产流程和体系,都截然不同。实际上,我们是按照国际最高端电动车产品的标准来建设新工厂的,或者说,我们是用生产50万元以上价位产品的生产条件来打造售价30万元的电动车。
目前,我们在重庆两江的新工厂已经建成,智能化程度很高。据参与建厂的供应商说,现在中国最接近“工业4.0”境界的汽车工厂,一个是宝马在沈阳的工厂,另一个就是金康SERES(赛力斯)在重庆的工厂,而且由于我们的工厂是今年才完工的,在一些方面甚至比几年前建成的宝马工厂更智能。也就是说,金康SERES(赛力斯)采取了完全不同以往的研发和制造方式,以最先进的技术和智能化的工厂来打造我们的电动车产品。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像您刚才说的,产品好,并不代表消费者就会买单,一定要设法让消费者了解到我们产品的好,真正感受到物有所值。所以我们在终端销售方面提出了体验式营销的模式,即消费者可以先体验再购买;并且因为拥有智能工厂,我们可以提供一系列的定制化服务,消费者可以先下单,然后我们再按照其需求交付。实际上,小康的燃油车已经尝试了先体验再购买的销售模式。
“SERES(赛力斯)”既是新产品,也是新品牌,我们一定要把产品做好,把品牌支撑起来。正因如此,我们通过聚拢海内外高端人才,掌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核心技术;我们建成了国内先进的全新智能工厂,提供顶级的定制化生产能力;我们推出了体验式营销等一系列终端创新,让产品能够更贴近消费者。我想通过这些努力,一定可以让消费者慢慢地了解我们的产品,感受到SERES(赛力斯)品牌电动车值得购买,并且可以放心使用。
赵福全:张总的这番介绍,也增加了我对SERES(赛力斯)品牌电动车的信心。的确,看到你们在硅谷的研发中心和新建的智能工厂,这和15年前造微型车的状况简直有天壤之别,小康现在的实力和格局真的是今非昔比了。
“新电动”车没有里程焦虑
赵福全:我注意到在4月10日的发布会上,你们多次提到“新电动”车的理念。对此,我有个疑问:金康SERES(赛力斯)为什么把自己的新能源汽车产品称为“新电动”车?这其中有哪些内涵?
张兴海:这个问题非常好。借此机会,我来分享一下我们的思考。首先,我们的“新电动”车仍然是电动汽车,而不是混合动力汽车。传统汽车是由内燃机提供动力,经过变速器后直接驱动车轮;而纯电动汽车是由电池提供动力,由电机直接驱动车轮,我们认为这是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SERES(赛力斯)“新电动”车是基于纯电动汽车打造的,直接驱动车轮的只有电机,用户体验与纯电动汽车完全相同,这是其基本属性。
那么,这个“新”又体现在哪里呢?目前,用户对购买电动车最大的顾虑就是里程焦虑,在本质上这其实是充电难的问题。要去一个稍远些的地方,电动车用户总是担心能不能开得到?到了那里能不能找到充电站?否则开不回来怎么办?这对于所有的纯电动车来说,始终是一大痛点。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普及充电设施。三年前,我们深入研究了美国的一个高端电动车企业,其解决方案就是尽可能多建专用充电站。美国别墅多,安装家用充电桩比较方便,这样电动车利用晚上时间充电,白天就可以正常行驶。应该说这是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但是这个品牌却一直没能实现盈利,而我们研究后发现,他们在充电桩建设上花的钱甚至比在产品研发上还要多。那么,作为后来者,我们还要这样做吗?何况我们的主要市场不在美国,而在中国,中国用户大多住在高楼上,有些家庭甚至连停车位都没有,即使企业想给用户安装充电桩,可能都没有合适的地方。显然,这家美国电动车企业的商业逻辑在中国很难行得通。
我们也研究了燃油车早期的发展情况,在福特汽车发展初期,也尝试在各个地方建加油站,但是企业建站的速度始终跟不上用户的需求,而且福特的加油站又不能给通用的汽车加油。历史证明,单个公司要想解决整个产业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是不可能的。最后,加油站的问题还是交给社会来解决了。
赵福全:没错,这不是一家企业能够解决的问题。那么,金康SERES(赛力斯)有没有新对策呢?
张兴海:自建充电站的商业逻辑难以复制,也无法完全解决充电难题,但是这个痛点不解决是绝对不行的,我们必须想别的办法。作为车企,我们就在技术上思考解决方案。
三年前我们的团队就专门研究了特斯拉的电动车和宝马的i3增程式电动车,在中国还没有销售的时候,我们就从美国把车买来分析。同时我们也研究了日本车企的相关技术,例如日产的e-Power。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我们能不能把这几款国外产品的优点集合起来,打造出一种新的电动车?这款产品一定只用电机直接驱动车轮,因为我们认为,电动车的本质就在于纯粹的电机驱动。而电能的来源可以有多种方案,包括电池、内燃机或者氢燃料电池等,这是其“新”的体现。
打造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
赵福全:那么,金康SERES(赛力斯)现在要做的是,建立一个新的电动汽车平台?
张兴海:是的,这就是我们“新电动”车的内涵:金康SERES(赛力斯)将打造一个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一方面,彻底解决充电难题,让用户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另一方面,这个平台上的车型可以是纯电式的,也可以是增程式的,而增程的来源目前是内燃机,今后也可以是氢燃料电池,只是价格会有所不同而已。
在4月的发布会之前,我们专门做了一次测试,开着我们的“新电动”车去了一趟西藏,途中有电的地方就充电,没电的地方就加油发电,完全按照电动车的性能标准行驶。在川藏线上,这款电动车把很多燃油车包括大型SUV都远远甩在了后面。
赵福全:内燃机工作需要氧气,电动车不需要氧气,在高原上有天然优势。并且对于山路、坡路多的工况,相比于内燃机汽车,电动车更能体现出操控优势。
张兴海:您是内行。我们的“新电动”车用电池驱动,可以行驶150公里,同时配备了增程内燃机,这台内燃机并不是在电能完全耗尽的时候才开始工作,而是根据需要随时发电,储存到电池里,这样可以确保较高的效率。
赵福全:我听明白了,“新电动”车是一个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其基础是纯粹的电驱动。但不是只由电池提供电能,电能的来源有多种方式,这就给了消费者很大的选择空间。可以是只用电池,那就是BEV(纯电动汽车);也可以是电池加上内燃机发电,那就是REV(增程式电动车);此外,未来还可以延展成为FCEV(氢燃料电池汽车)。无论电能的来源有何不同,最终都是由电机来驱动车轮。这样充电方便的用户可以选择纯电版,充电不便的用户可以选择增程版,同样没有里程焦虑,而得到的依然是电动车的完美体验。
实际上,当前汽车产业进入了动力多元化的新时代,各种技术方案各有不同的优缺点。而金康SERES(赛力斯)希望把各种方案的优势结合起来,提供一个既完全由电机驱动,又能彻底解决里程焦虑问题的电动车新方案,这就是您说的“新电动”车。
张兴海:您总结得很全面,我们的“新电动”车确实集成了各种动力方案的优势,并且努力解决了这些方案的不足。我想,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新电动”车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惊喜。如果选择SERES(赛力斯)的增程版“新电动”车,完全可以合二为一,无论是日常通勤,还是远途出游,甚至是开到另外一座城市去,都不存在问题。有电的时候就充电,无电的时候就加油。而且我们的“新电动”车属于国家政策定义下的新能源汽车,可以享受新能源汽车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使用绿色环保车牌、不受限行影响等。
先进的“三电”核心技术
赵福全:“新电动”车就是在纯电动的平台上增加了高性能的增程器。那么,在“三电”即电池、电机和电控方面,SERES(赛力斯)有哪些突破?在増程器方面,SERES(赛力斯)又有哪些优势?
张兴海:“新电动”车的核心技术,我们都是很先进的。在电机方面,我们的电机是全球最高端的,而且实现了电机、变速器以及控制器的三合一,体积很小;这三个部件,国内其他企业目前还大都是独立设计的。在电池方面,金康SERES(赛力斯)自己做电池包,电芯是外购的。电池包成组技术直接关系到电动车的基本性能,例如使用同样的电芯,如果电池包做得好,可以行驶400公里;但如果做得不好,可能只能跑350甚至300公里。而我们的电池成组技术非常不错,并且由于我们实现了电机、变速器和控制器的三位一体,可以使电池的性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不仅有效提高了车辆的续驶里程,而且让百公里加速时间达到了3.5秒的高水平。在内燃机方面,小康一直拥有很强的实力,这次使用的内燃机增程器也是我们最优秀的产品。
赵福全:也就是说,三电核心技术大部分是你们自己做的,依托在硅谷建立的强大研发团队;同时又引入了技术成熟的发动机作为增程器,以解决里程焦虑的问题。这样看来,“新电动”车可谓名副其实。
张兴海:SERES(赛力斯)“新电动”车是在纯电动车的基础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我个人对这套新技术还是很有信心的。比如我们现在推出的首款车型是B级车,百公里油耗可以控制在几升以内,而相同大小的B级燃油车,油耗肯定是两位数的。
赵福全:这就是内燃机与电池、电机耦合的优势。内燃机作为増程器,可以始终工作在最佳性能区域内。实际上,和PHEV相比,REV的特点与优势也是明显的,REV在本质上是电动车,而不是混合动力汽车。
张兴海:在这方面概念确实存在一些混淆,所以,我们把自己的“新电动”车产品叫做EVR,EV(电动车)是前提,R(增程)是EV的一种能力延展。我们的EVR只以电池供能可以行驶150公里,这在城市里足以满足通勤需求。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打造一个全新的电动车品牌,还城市一片蓝天白云,这也是电动车的使命所在。
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认知
赵福全:您觉得增程式电动车在推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挑战?至少到目前为止,增程式电动车还没有发展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张兴海:首先要提高用户对增程式电动车优势的认知。所以,我们才要做体验式营销,让更多的用户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的亲身体验,了解我们的“新电动”车的便利性,并提出改进意见。体验式营销就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反馈,以改进我们的产品。实际上,金康SERES(赛力斯)现在要投放的产品已经不是第一代增程技术了,而是我们的第二代增程技术,今后我们的产品和技术还将继续迭代进化。
“新制造”是基于智能制造的新型商业模式
赵福全:我记得4月的发布会上你们还提出了“新制造”的说法。另外,您前面介绍金康SERES(赛力斯)已经建成了高度智能化的工厂。那么,所谓“新制造”与智能制造有什么区别吗?金康SERES(赛力斯)的“新制造”意味着什么?挑战在哪里?
张兴海:“新制造”首先是以智能制造为前提的,或者也可以说是基于智能制造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
“新制造”的核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目前汽车制造主要还是以产品为中心的。基本逻辑是我先打造出好的产品,然后再向用户销售,这是传统的制造方式。这种方式很难完全解决用户关心的痛点、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为此,我们提出新的制造体系必须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此为目标,“新制造”把共同参与造车的各种资源都整合起来,最大程度地发挥各方的优势。
在研发端,我们在研发“新电动”车的时候,集成了博世、德尔福、大陆、博格华纳以及华为、阿里等资源,发挥各自的长处。“不一定为我所有,但一定要为我所用”,我认为这是新时期企业应有的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
在采购端,我们以前也和国际大牌供应商合作,但基本上是他们有什么产品,我们就用什么产品。而现在我们会把各方供应商资源汇聚起来,按照我们的目标来进行零部件开发,绝不是他们有什么产品,就往我们的车上放什么产品,那样是不可能达到全局最优的效果的。而且在零部件开发和生产方面也建立了明确的分工,技术上以他们为主的产品由其自己负责;技术上以我们为主的产品,供应商给我们代工,由我们提供技术,供应商收取代工费用。
在销售端,就是线上和线下的体验式营销,我们在城市展厅或体验中心实现了体验、交付、服务一体化。后续还会做共享汽车出行,用户不一定买车,也可以用车。在此过程中获得的用户数据,都实时反馈回研发、采购和生产端。
也就是说,金康SERES(赛力斯)的“新制造”是立足于智能制造,围绕用户需要,建立的全链条、全闭环的全新商业模式。
“新制造”以用户为中心
赵福全:所以提出“新制造”的说法,也是想区别于主要从生产端出发的智能制造,强调利用智能制造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制造能力的升级千万不要陷入自娱自乐的误区,总以为只要产品好,消费者就一定会买单。其实产品好只是消费者认可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另外,“新制造”之所以能够把用户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是因为有优质的设计、生产和服务能力提供支撑,这样才能最大化地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并不是弱化设计和生产,而是要把设计和生产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来。简单地说,金康SERES(赛力斯)的“新制造”就是更强调关注消费者的智能制造。
张兴海:“新制造”是以用户为中心,所以我们一定要为用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让用户感到超出预期的价值呈现。如果没有这样做,很可能用户会觉得这个产品好是好,但还是贵了一点。而今后我们努力的目标是,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简直太好了,完全超出了他的期待。
比如,SERES(赛力斯) “新电动”车都具备空中升级能力,目前推出的版本具有L2.5级自动驾驶的能力,后续我们的产品可以像手机一样,不断给用户推送更新,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能力,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优化。我想,这就会成为超出用户想象的地方。
又如,我们的产品是基于用户定制来生产的,因为我们有智能工厂的支撑。这种定制需求不可能通过线下采集,一定是在线上完成的,是基于实时数据来实现的。从用户下订单到企业组织供应商,再到生产制造,整个过程都采用数据实时在线技术。而且用户甚至可以在线上看到自己定制产品的生产全过程,这是只有智能制造体系才能实现的,也是我们不把“新电动”车放到以前的工厂生产的原因。
赵福全:智能制造的本质是大规模定制化的生产,是“制造”向“制造+服务”的升级。不过,对于智能制造,以往通常更强调制造本身的数字化、智能化、网联化,而对“服务”相对有所忽视。而金康SERES(赛力斯)提出的“新制造”,我感觉与其说是“制造+服务”,不如说是“服务+制造”,是以服务拉动的制造,是把服务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以用户的需求作为整个体系的引领。正是因为侧重点不一样,所以要用“新制造”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智能制造。
张兴海:把“新制造”和“新电动”车结合起来,“SERES(赛力斯)”这个新品牌就出现了。我们相信,它一定会给消费者带来意想不到的超值体验。实际上,我们自己有一个“蓝天计划”,目标就是要成功打造一个“新电动”车品牌,为中国的“蓝天保卫战”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能为传统汽车企业探索一条新出路。
未来小康的产品将逐步实现全面电动化,即百分之百的电驱动。按照我的设想,如果一切顺利的话,这个目标在两三年之后就可以实现;最慢也会在2025年前后实现,也就是说,小康在未来几年内一定要实现全面电动化。
未来十年进入全球电动汽车第一梯队
赵福全:从最初开始创业算起,您已经走过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现在您又开启了第三次创业,决心开辟一番新天地。展望未来十年,到创业的第40个年头,您想把SERES(赛力斯)带到什么样的新高度?
张兴海:我希望届时金康SERES(赛力斯)能够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企业,这是我们的愿景。“推动汽车能源变革,创享智慧移动生活”是我们的使命。10年之后,我们至少要进入到全球电动汽车行业的第一梯队。电动汽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这次上海车展上就可以看到,现在已经到了“无电动,不车展”的地步了。不过从增程式电动车的角度来看,目前只有金康SERES(赛力斯)和理想汽车推出了这类产品,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所在。后续我们要用自己的“新电动”车产品助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新制造”方面,我们也要为传统汽车企业探索出一条新路,即智能制造结合电动汽车最大化满足用户需求的新路径。
赵福全:回顾小康的发展历程,在张总的带领下,这三十多年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可谓“创业艰难,成绩显著”。为什么现在能有第三次创业,就是因为前二次创业的成功,为企业积累了资本实力,积累了技术能力,积累了用户口碑,同时也积累了人才资源。
但是,张总并不满足于现状,而是要攀登更高的山峰。合适的事情必须发生在合适的时间,而且必须遇到合适的人。小康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在于抓住了改革开放的机遇,更在于张总的魄力和执着。而小康之所以敢于开始第三次创业,是因为看到了新的机遇。当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驱动下,整个汽车产业正在发生全面重构,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将给汽车产业、企业、产品和技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张总觉得这是小康转型升级的宝贵机遇,因为电动车完全不同于燃油车,这次变道使重塑汽车品牌成为可能。为此,小康决心从高端电动车起步,彻底突破之前只能做10万元价位汽车产品的瓶颈。
当然只有决心是不够的,决心只是必要条件,企业成功转型还需要其他很多关键要素的支撑。就像张总刚才说的,必须要有先进的核心技术,要有优秀的生产能力,还要有创新的商业模式,所有这些因素合在一起才能支撑起高端的新产品和新品牌。为此,小康进行了大量投入,在硅谷建立了研发中心,又在重庆两江新区建成了高水平的智能工厂。我认为,这不完全是钱的问题,更是眼光和勇气的问题,因为并不是有钱的企业都会愿意并且敢于为了转型进行战略性的前瞻投入。
具体到产品方案上,金康SERES(赛力斯)也做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思考。金康SERES(赛力斯)认为,当前电动汽车发展的最大瓶颈,并不简单是电池成本或者能量密度的问题,而是充电困难的问题,因为里程焦虑这才是电动车用户的最大痛点。这个问题必须解决,而金康SERES(赛力斯)判断,靠企业自建充电设施绝非长久之计,更应该从技术方案的角度寻找破解之道,同时要确保不改变电动汽车属性这个基本前提。为此,金康SERES(赛力斯)提出了“新电动”车的理念,即以全域电机驱动为基础,以发动机作为增程式来补充电能,从而彻底解决了充电难题。在这个过程中,金康SERES(赛力斯)认真开发各项核心技术,并持续进行优化升级,尽管产品还未正式上市,但目前已经是第二代技术了,并且还在开发储备第三代技术,以进一步优化产品性能。
今天我们对话的主题是“汽车产业创新”,张总前后三次创业的历程,他的思考、判断与决策,他的勇气、魄力与追求,恰恰为我们诠释了企业应该如何开展创新。我相信观看今天这个节目的同仁们,对于张兴海董事长以及他领导下的全新小康,都会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在产业重构带来的历史机遇面前,小康已经做好了准备,因为有15年的造车经验,有对汽车的感悟,有对消费者的了解,有对产业的体会,更有对未来的战略判断,相信小康一定可以转型成功。在此,祝愿小康在张总的带领下开启的第三次创业能像过去两次一样大获成功!
张兴海:谢谢赵院长,谢谢凤凰网广大网友们的关心与支持。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做好产品,让更多的用户享受到“新电动”车带来的美好汽车生活。
(文章细节有所改动,查看原文链接:http://auto.ifeng.com/c/7naGAXmKG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