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南京之窗>财经>要闻>正文

「阿里赛道明星十二期」正式启航,共探行业新未来

2021/9/25 15:18:35 来源:

经历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先进技术的多轮变革,智慧出行及智能制造领域目前孕育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在政策、资本与消费者三方利好的情况下,如何创造真正能够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智慧出行生态,如何深刻理解未来把握趋势,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一切对于中国初创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9月23日——9月25日,由阿里云加速器主办、36氪与创头条协办的「阿里赛道明星十二期」在杭州首次集结,智慧出行与智能制造领域创新企业创始人们汇聚一堂、融合创新。通过三天两夜的团队集训,帮助创始人们走进阿里,链接行业生态直通资源。

「阿里赛道明星十二期」首次集结合影

多轮技术变革激发创新活力,产业变革亟需深度链接

本次不仅集结了出行赛道的头部投资机构、研究员,为学员进行全方位的资源对接与知识助力,阿里多条业务线的负责人们也出席了「阿里赛道明星十二期」,从阿里角度为学员企业赋能和答疑。

9月23日,「阿里赛道明星十二期」正式启动,阿里云创业孵化事业部总经理李中雨与阿里云创新中心副总经理余建平发表致辞。李中雨先生回顾了赛道明星的由来,并分享了对于智慧出行与智能制造两个赛道的认知。他提出智慧出行领域仍是增量市场,一方面市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另一方面新能源车以及带来的智慧网络不仅是技术载体,同时会完全改变未来汽车与道路的的形式。对于创业者而言,需要找准自身产品的切入点,把握好入场的时机,减少教育市场的成本。

「阿里赛道明星十二期」启动

对于智慧制造领域,大企业较之从前更加开放与易于合作,因此创新场景更容易实现。但难点在于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在百分之十左右,整体的预算依然是存量,但技术和产品是增量。这就给了创新创业者们机会,可能在供应端、生产端、销售管理端,需要用增量的东西达成高效。阿里希望赛道明星能够帮助学员们与阿里自身的业务板块产生连接,达成技术或者商业化的合作。

阿里云创业孵化事业部总经理李中雨发表致辞

阿里云创新中心副总经理余建平介绍了阿里云加速器,他表示阿里云加速器是通过整合阿里的产品、技术、业务,协同政府、行业、媒体以及资本的多方资源来帮助创新创业企业成长,目前阿里云加速器重点服务了360家企业,其中三分之二在加入加速器之后都获得了新一轮的融资,最高记录为融了4轮新融资。92%的企业与阿里产生业务连接,对接超过3000+次。70%的企业通过阿里云技术和产品提升了企业竞争力,80%的企业至少被传播一次。在接下来的三次集结中,赛道明星将聚焦在创始人的成长层面,从组织文化、战略营销等七大板块着手进行培训提升。阿里云加速器希望打造一个融合生态,将阿里自身的业务、产品、以及品牌赋能给创新创业企业,并陪伴创业者们走向更坚定的未来。

阿里云创新中心副总经理余建平发表致辞

作为新经济的见证者,36氪始终关注着未来的创新趋势。36氪副总裁兰昊提出,从2018年36氪协办阿里云加速器举办第一期的AI赛道明星开始,目前已经做到十二期,覆盖了包括物联网、智能制造、新消费20多个细分赛道领域。十二期里一共有200多个投资机构深入参与其中,加速孵化的企业中87%以上都获得了36氪的报道服务。在阿里整个生态体系里面,学员企业和阿里60多条业务线产生了超过3000次以上的对接服务,促成了投资机构达成投资笔数达到了56笔,总估值增长了263%,总市值达到超过700亿。

36氪副总裁兰昊发表致辞

赛道明星成效显著核心是其项目的商业逻辑与实际价值切点非常准确。过去创业困难是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爆炸虽然给创业者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但无法实现精准匹配。赛道明星主要目的就是快速、精准地解决匹配和对接的问题。阿里赛道明星十二期未来不只是一个以投融资为主的项目,而是一个基于产业融合的精英的社群。在产业和资本的双重的主导下,能够牢牢锁定各种头部资源,真正在科技和产业的维度产生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分享行业趋势洞察,助力初创企业确定性成长

此次「阿里赛道明星十二期」还邀请了数位行业专家与投资人进行主题分享与圆桌会议,围绕着出产业趋势与政策风向、智联时代下的颠覆式创新,从政策、学术、产业、资本的不同角度阐释自己对于出行领域的趋势和洞察,帮助学员从上层建筑的角度理解赛道,为其提供知识助力。

其中,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键在“新形势下的工业互联网与数字化转型之路”主题演讲中提到,工业互联网是产业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方法论,通过采集数据建立链接,将生产某个行业的机理比如造车的工艺和知识变成算法,通过数据驱动行业机理优化范式,形成一个闭环。也就是说建立一个更好的数字世界来优化物理世界,增效降成,让整个生产变得更绿色更安全。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所所长金键

而工业互联网的全链条打通,将会进一步改变产品形态,让产品变得更可连接更聪明,甚至再一次来改变企业的组成模式。工业互联网未来会给新的创业企业引入到一些新赛道,并将越来越的新制造带入现实生活。无论产品、生产流程、组织资源的方式,还是企业的形态正在被数字化所改变。

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奇分享了对于后疫情时代市场经济的看法,他指出中国的科技创新跟科技资本市场的闭环是除了“双循环”以外更重要的一个循环,科技创新必须在科技资本市场退出。创新创业企业需要把握创业创投双轮驱动的历史性机会,培育创新创造的世界级科技型企业。中国的制造业目前依然是低端的轻工业为主,虽然强大但亟待需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与创新升级。

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奇

最后在由创头条副总裁陶蓉主持,英诺天使基金合伙人祝晓成、华盖资本合伙人周家乐、线性资本董事总经理黄松延、金沙江联合资本管理合伙人周奇参加的圆桌分享里,从微观的应用场景、技术创新的场景等不同角度探讨了智能出行领域未来的投资方向,并探讨了哪些细分的领域未来会出现世界级的企业,以及细分领域里技术创新的方向。

“探索未来出行新图景”圆桌分享

实地探访阿里达摩院,高效互动打破创新瓶颈

9月24日上午全体嘉宾与赛道明星企业一同参访阿里达摩院。在实地参观结束后,阿里云城市大脑首席科学家张磊就阿里大交通产研的主题,分享了阿里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路。

参访阿里达摩院

张磊介绍,阿里城市大脑作为持续推动产业数字化的新理念,最基本的架构是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双中台”的概念应用到行业,全面统一编码融合行业数据、政府数据以及互联网数据。在产业数字化的技术上,阿里云形成了AI和行业技术紧耦合的数据智能、感知-认知智能和决策智能三层技术体系。而在交通运输出行行业,阿里云基本上实现海陆空的全覆盖,并积累了很多案例。

阿里云城市大脑首席科学家张磊

他指出交通的本质是动态、高效、安全地匹配运输和出行的供给与需求,同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服务的目标。数字交通上端是指交通系统里面数字的产业化,下端则是供给侧的数字化;上端利用数字化的信息推动整体产业发展,下部分核心是将所有载距和交通的基础设施完成数字化,为供给侧的信息做到精准的数字化,通过数据中台、服务平台的能力让供给对应匹配到需求,可能创业机会就来自于这两部分。

他认为实现数字交通目前要做好三件事情:第一是做好底层交通诸如各类交通载具、各类交通设施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第二是基于数字化的基础,在工序匹配里做好运营管控以及决策的智能化;第三是出行运输服务的一体化。

阿里云智能大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白强就阿里交通行业的布局进行了解决方案和最佳实践的分享,并从阿里数字交通的整体能力、整体解决方案,典型案例以及产业合作这四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表示未来交通会以ITS为基础,向上下两翼做拓展,第一翼向下沉的基础设施做数字化,另一方边面向新兴市场2C领域如何能更好实现政府监管和信息互联网的联动,实现共享出行、MaaS、交通一体化服务能力,也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资金政策基因。

阿里云智能大交通事业部副总经理白强

他介绍到阿里云数字交通的解决方案,以新基础设施为基础,以能力中心核心引擎为平台构建了五个方面。第一是公路运输方向,含高速、国省干道;第二是城市交通方向,以交通枢纽公共交通TOCC为核心展开;第三是民航方向包括大型机场空管系统、港口运输、自动化码头的调运服务以及基于港口云控的服务能力;第四是物流运输,阿里也是物流运输公共云的服务商。第五是面向物流科技公司提供输出,助力物流科技公司实现对外服务能力的延伸。

在产业合作方面,阿里云实现了技术输出和横向业务拉通,通过结合学员企业的能力,面向客户提供端到端的完整解决方案,实现全业务场景交付的能力、与此同时阿里云的重点在三大平台、三大网络和一个基础设施,其中学员企业将在三大中心和N个场景中与阿里云实现共建。

除了主题分享与参观拜访,阿里云加速器的逸菲还为企业创始人介绍了生态集市,并邀请了6组不同部门的智囊团老师介绍分享各自的项目案例。这6组智囊团老师分别来自达摩院组、客户成长组、联合解决方案组、高德组、行业生态组、区域汽车组。整体分享结束后,就进入阿里生态链接集市环节,旨在通过充分的双向交流,寻找业务契合点,帮助学员提升与阿里合作的确定性。

阿里云生态链接集市

晚餐结束后,略伟达董事长、战略三环方法论创始人王钺进行了沙盘战略分析,并与学员企业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互动,为企业提供更多战略层面的指导沟通。到25日,王钺还主持了企业经营沙盘-工作坊,让学员企业充分体验企业战略的实操运营。

为期三天的「阿里赛道明星十二期」的第一次集结将在9月25日正式落下帷幕。在与行业大咖、投资人以及产业专家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学员们不仅能收获满满干货,还能走进阿里,链接行业生态直通资源。今后,赛道明星也将继续成为企业成长过程中的见证者与陪伴者,与创业者一同向更远处进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