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南京之窗>新闻>国内>正文

【观象山】侯贵卿书法篆刻艺术欣赏

2018/3/26 13:12:04 来源:山东新闻网

艺术简介

侯贵卿,男,1958年生,研究员,青岛市九届政协委员,海洋地质学核心期刊执行主编,书法篆刻业余爱好者。

书法篆刻作品入选:

全国首届篆书展;

全国第六届中青年书法作品展;

全国首届青年美术书法作品展;

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大展;

第三届全国电视大奖赛;

全国篆刻艺术作品展;

西泠印社第六、七届国际书法篆刻作品展;

21世纪全国首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书画艺术优秀作品展;

全国首届小作品书画大展;

2004、2006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大展;

全国楹联书法篆刻大展;

中央30部委书法联展;

中韩书法篆刻优秀作品展;

山东省第三、四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山东省第一、二届篆刻艺术作品展。

现为青岛书画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院院长,青岛写意中国画院副院长兼篆刻院院长。

方寸融天地 笔墨抒情怀

——记海阳籍著名书法篆刻家侯贵卿

□修 莉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三句词借以形容侯贵卿的艺术之路再恰当不过了。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侯贵卿现为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侯教授1958年出生于海阳县取水公社(现海阳市徐家店镇)取水崖村,家里有姐姐、哥哥、弟弟4个孩子,父亲是残废军人,失去劳动能力,姐姐是当地有名的乡村老师,早年嫁人。由于家境困难,哥哥初中毕业便回村务农,不久就参军离家为国,在部队又被选送上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现电子科技大学)。所以少年的他就不得不挑起了不该这个年龄该挑的生活重担。到上学的年龄又正好赶上轰轰烈烈的文革,恰在十年动乱期间(1966—1976年)度过了他小学、初中、高中人生的黄金生涯。好在侯教授自小聪颖过人,有志向,有毅力,1977年恢复高考,他几乎完全是通过自学最终以全乡镇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了中国石油大学(弟弟是79级大学生)。有人说, 77级大学生是一个多数人经历过“上山下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磨练的群体,是一个饱尝酸甜苦辣人生体验终于得到改变命运机会的群体,侯教授正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员。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982年,侯教授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地质矿产部德州石油钻井研究所,从事科技信息和研究工作。三年之后,他调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从事科研、信息管理和编辑工作。读书做学问是一定要下苦功夫的,如此才能有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的治学原则,侯教授就是这一类的典范学者。调海地所后,由于专业不对口,他又一头扎进海洋地质科学领域的学习和研究中,并付出了多于同事们几倍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可喜成就。自1985年至今,侯教授共主持或参加完成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10多个;主编或合编专著、撰写国家标准等4部;获科技成果奖、论文奖和其他各类荣誉奖等20多项。

侯教授爱好广泛,文艺体育、琴棋书画可说无所不能,除了科学研究上的骄人成就,他在书法篆刻方面同样造诣不凡。侯教授是从80年代末随着全国书法热的兴起开始业余自学书法篆刻的,自90年代开始在地矿部系统暂露头角,且名声日隆。1995年他首次参加全国性的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并成为当年青岛篆刻唯一入选作者。

侯教授治印,印如其人。他能深人传统,守正出新,刀随心运,意出本真,小小方寸之地,尽容大千世界,给人以真性畅怀,抒情达意的艺术感受。难怪岛城著名画家牛锡珠曾言:“青岛书画家早期愿用篆刻大家苏白的印,而今大多更喜用贵卿的印”。许多书画家以能求得一方侯教授的印而心喜。近年来,侯教授在金石文字、字法章法潜心研究,辩证思考,广收博取,既遵循传统、入古求源,又敢于标新立异、独树新风,印面边款均达到了刀笔浑融、匠心独运、沉厚拙朴、自然天趣的艺术境界,方寸之间尽显妙趣横生,万千气象。

“书从印入, 印从书出”,对治印者来说,书法是重要的必修课,不善书者难得印之大成。侯教授的书法同篆刻一样,广泛汲取传统,大胆破“旧”创新,求拙扑,追意境,正像青岛写意山水大家蓝立克所说:“贵卿的书法流畅而不飘腻;古貌而不滞涩;苍劲而不笨拙;老到而不呆滞;和谐而不死板。”侯教授的书法完全是笔墨的自然流露,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如在全国首届篆书展中,他不经意书写的一幅篆书对联从全国万余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且成为青岛市区唯一入展作者。荣誉的获得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侯教授学碑临贴几十种,在不影响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几乎日临不辍几十年,他认为:临帖贵在用心,而用功次之。所以,看侯教授的书法厚其基,得其势,不做作,得天趣,看似随意却又是无法中的有法。正如苏东坡的“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这也正是侯教授书法艺术的高明之处。

侯教授在书法篆刻上的艺术成就,与他丰厚的知识学养、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密不可分,当然,佳作也一定是建立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上,青岛书协副主席杨乃瑞曾评价:“贵卿乃是废石三千,得功力,抛其旧法,‘脱俗换我’之结果。故侯教授自命斋号“废石斋”或“费石斋”以自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我初识侯教授是在2012年,那年我在青岛某美术展览馆实习,因工作原因与侯教授常有接触,他为人亲和,温文尔雅,不善言辞,不求闻达,但做人做事踏踏实实,颇有君子风度。那时就知道侯教授在青岛书法界名声显赫,并且在其他方面也心灵手巧,如他从未学过木匠,却能自己动手制作几乎所有生活必需家具。

五年后的今天,又观侯教授执刀刻印。手握刻刀那一刻开始,他内心就无比虔诚,石在手中转,刀在石上走,飞刀走石,一气呵成。听他讲自己的学艺经历,“那时候,对于一个从农村进城的孩子而言,学书法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经济条件有限,拜师又无门……”于是,侯教授全凭兴趣和毅力,工作之余自习书法篆刻,这种风雅之事最初只想随便玩玩而已,不想如今却成了他最热衷、最动情的“事业”。

在这个市场诱惑充斥的时代,侯教授倒沉稳得很,不媚俗又耐得住寂寞,这是一个人的脾性,也是一种参透。他带着赤子之心静坐于书桌前,以境入印,融情于书,刻刻写写,毫无杂念。古人言 “情必近于痴而始于真,才必兼乎趣而始于化”,这大概就是侯教授在艺术道路上能取得今天成就的秘诀所在吧!

(此文加作品刊登于《今日海阳》报)

2017年7月17

修 莉 《今日海阳》报社记者

侯贵卿书法艺术鉴赏

侯贵卿篆刻艺术鉴赏

编辑:赵永宝